我是怎麼從寫不出半個字,變成每天穩定產出1000字?怎麼從討厭運動,到主動健身?
既不需要設定每天1000字的目標,也不要求每天健身30分鐘。相反,我只要求寫一個字、做一下伏地挺身!
就是靠反其道而行的「最爛習慣養成法」,讓我打破「辦不到!」的有毒信念,解鎖自己潛藏的超能力。
當然,我不是超能力者,也不是時間管理大師。
相反的,我是個很自卑的人,非常容易否定自己,也對時間管理一竅不通。
看到格友日更,羨慕他們就算了,卻又責備自己為什麼辦不到。
即使知道自己要寫文章,隔天拖著疲憊的身體勉強完成工作,回家後只想窩在鬆軟的棉被裡。
這時候,我看著自己的目標清單——運動、閱讀、寫作——然後對自己說:「今天太累了,明天再開始吧。」
如果這個場景讓你心有戚戚焉,總是在「今天太累了,明天再開始」的循環中打轉,厭倦了「明天再開始」的謊言。那麼,你來對地方了。
接下來的1分鐘,你將學會如何培養每天寫作、閱讀、學語言、背單字、健身等等適用「任何習慣」的最爛習慣養成法!

為什麼沒有動力就想放棄?
疲憊的時候,總是最想放棄的時候。
結束一整天的工作、課業或社交,心理能量已經低到不能再低的時候,要你起身維持習慣,簡直跟跑馬拉松一樣困難。
7/27,我前一天凌晨三點才睡。
早上九點拖著疲憊的身體,到甲校帶小朋友;
中午去乙校工讀;傍晚再回到甲校處理雜務。
回到家時,我癱軟在床上,連洗澡都覺得要命,更別說寫作目標跟健身。
我的大腦沒有呼喊:「加油!玄成你可以的!」
相信大家的腦袋也不可能在夜半的時候,還這麼亢奮。
為了讓自己可以擺爛得心安理得,大腦開始搬出各種合情合理的「人性化原因」:
- 今天這麼累,休息一天不會怎麼樣;
- 身體健康比目標重要;
- 精神好了,才有效率。
這些話應該都在哪裡聽過,對吧?
永遠得不到的獎勵
《原子習慣》對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建議是:
把習慣與獎勵綁定,創造期待感。
也就是說,要讓習慣變得「有吸引力」,在完成習慣後給自己獎賞。但是很抱歉,獎勵綑綁對我來說一點用都沒有。
的確想到獎勵會讓人更想行動。只不過,原子習慣的原則有一項重大缺陷。那就是:
心理能量低時,獎勵根本派不上用場。
因為如果我設定的目標是「寫1000字」,只有達成這個困難的目標,才能獲得獎賞。
也許精神狀態好的時候,還可以給自己打雞血,但是在那天睡眠不足又四處奔波的狀態下,我只想窩在棉被裡睡覺。
獎勵綁定困難任務,等於我永遠得不到獎賞!
更糟的是,根據「三一失敗假設」,只要一天用了一個藉口放棄,我就會一輩子放棄自己。連續幾天無法達成目標時,不只沒有獎勵,原本應得的獎勵還會在我心裡打上不夠格的印記。
反直覺的「最爛習慣養成法」
原子習慣在最脆弱的時候放棄了我,但微習慣卻在關鍵時刻拯救了我。
前言提到的「最爛習慣養成法」源自於史蒂芬‧蓋斯的《驚人習慣力》(Mini habit)。
微習慣(mini habit)的核心原則不是獎勵,也不是各式各樣的時機綁定,而是我這種又自卑,意志力又薄弱的人,最需要培養爛到不行的「有效技巧」。
我幫自己設定微習慣的目標,其實就是寫出一個字而已。
你可能會懷疑:有效技巧?寫一個字算哪門子的有效?豈不是要連寫3年才能寫出1000字,效率也太低了吧?
我一開始也這樣懷疑過,甚至還想改變目標成每天一篇文章。
幸好,我沒有提高標準。
有效>正確
林納涵博士(Marsha M. Linehan)在《DBT技巧訓練手冊》中認為:「比起正確,更重要的是有效。」
高產量在效率上是「正確」沒錯,但是對於還沒有養成習慣的人來說,每天只寫一個字會比每天寫一篇文章來得「有效」。
畢竟,要是相信不了自己,再怎麼正確的目標也會一點用都沒有。
從0到1000的爛方法
「有效 > 正確」的假設不是理論上合理而已。
我那天正是心想:就算累到眼皮都睜不開,我總能寫出一個字吧?
於是我在筆記本上寫下「累」。
然後奇妙的事情發生了!既然都拿起筆了,不如寫個完整的句子。
「今天累得要命,但我還是寫了一個字。」
接著變成一段話,又一段話,然後重複幾天之後,結果正是這篇文章。
前言附上的圖,正是每日一字的「目標」,剩下的999字都是純天然的「免費獎勵」。

也許你會覺得我在騙人,懷疑我其實是個意志力超強的人才能每日千字?
正好相反!就是那種超級沒有意志力的我,才需要用微習慣!
為什麼簡單到可笑才有效?
最爛習慣養成法,最關鍵的部分就是「簡單到可笑」。簡單到我這種自卑的人,都可以相信自己辦得到。
如果一個字可以,為什麼不能兩個字?
如果兩個字可以,為什麼不能一句話?
如果一句話可以,為什麼不能一段話……從0到1的導火線,才是微習慣的精華。
達成目標,就是勝利。
除了寫作,我還有訓練自己伏地挺身。
請看看下圖的伏地挺身紀錄。我允許自己真的只做一下!
要是每天都要求我做20下,伏地挺身對我來說真的比較難,但是最爛習慣養成法重視實現承諾,而不是短期見效。
承認自己還不會養成習慣,反而可以釋懷「一定要做很多」、「一定要立竿見影」或「一定要很厲害」等等壓力,更樂意天天做。

真正熱愛的事,豈需要威逼利誘?
看到其他格友可以日更,內心都會羨慕。
想說他們是不是意志力特別強、或是寫作能力特別好之類的。
實踐微習慣之後,我深信絕對不是他們有什麼天賦,而是寫作對於他們就是獎勵。
我在第一週檢討寫作字數,發現原來我根本不是懶惰又無能的人,而是可以達到每日一字的目標。
寫作本身就是極為愉悅的體驗:既不需要任何額外獎勵,也不需要特定的條件綁定的行動。
只是我們把動筆想得太難,標準設得太高,才會認為自己辦不到。
想到要寫一個字,就可以隨時隨地寫。不需要月圓之夜的咖啡館,也不需要連續五小時不受打擾。
我相信其他格友也是如此。要是他們都用獎勵綁定的話,我猜有些日更的格友,可能會變得很胖(尤其是綁定的獎勵是食物)。
其他都是狗屁,重點是你能不能每天都做到。
微習慣教會我最重要的一件事:比起正確,更重要的是有效。
大部分人追求習慣養成的「正確性」:完美的時間規劃、理想的環境條件、恰到好處的獎勵和充足的動機……
但微習慣追求有效:其他都是狗屁,重點是你能不能每天都做到。
簡單 > 複雜
一個複雜但正確的健身計畫,如果你一週只能執行一次,它就是無效的。 一個簡單到可笑的「每天一個伏地挺身」,如果你能持續365天,它就是有效的。
365次簡單的行動 > 7次完美的執行
隨時 > 天時地利人和
傳統的習慣養成強調環境、時機、心情都要到位:要有安靜的空間才能讀書,要有完整的時間才能運動,要有好心情才能創作⋯⋯
但微習慣告訴你:行為比結果重要,開始比完美重要。
躺在床上也能寫一個字,廁所裡也可以做一個伏地挺身,刷牙前也能背一個單字。不需要等待完美的時機,因為行動本身就會創造動力。
最爛習慣養成法的3大原則
- 目標設定:簡單到可笑
- 不是讓你有成就感,而是讓你無法找藉口。
- 執行標準:行動優於結果
- 寫一個字就是成功,多寫999字就是獎勵。
- 時間安排:隨時隨地都能做
- 不需要儀式感,不需要完美條件
停止等待明天,停止尋找完美的開始時機。現在就選一個習慣,把它縮小到你都覺得可恥的程度。
- 想健身?現在就做一個伏地挺身
- 想寫作?現在就寫一個字
- 想學英文?現在就讀一個單字
最慢的路,往往是最快的路。最笨的方法,往往是最聰明的選擇。
當你能夠在最疲憊、最沒動力的時候依然前進,你就會發現自己擁有了一種超能力:任何狀態下都能成長的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