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八定律的觀察
在動漫界,有一個有趣的術語叫做「七八定律」。這個定律指出,在一部動漫的中間點,經常會出現所謂的「福利片段」例如:泳裝回、溫泉回或海灘回等輕鬆愉快的內容。這些片段通常與主線劇情關聯不大,更像是給觀眾的「視覺獎勵」。
以《科學超電磁砲》為例,全長24集的第一季在第13集正好是泳裝篇,這是動畫原創內容,劇情相對輕鬆。前半段是漫畫改編的完整故事線,後半段又是動畫原創的故事線。中間的第13集像是一個詭異的存在,既不屬於漫畫改編的劇情,也跟後半段的劇情毫無關係。
七八定律與編劇技巧的差異
這個現象與經典的編劇技巧形成了有趣的對比。
根據編劇技巧(如《先讓英雄救貓咪》的「虛假的勝利」、《第1次寫劇本就上手》的「中間點」、《韓國影劇故事結構聖經》的「敵對者」、《劇本中心式故事創作法》的「承-轉」等等),故事的中間點應該是關鍵的轉折時刻──主角可能經歷「虛假的勝利」或遭遇「真實的敵人」,這是推動劇情向高潮發展的重要節點。
然而,泳裝篇這類福利內容似乎完全不符合這個定義。它們既不推進主線劇情,也不揭示新的衝突,反而像是讓故事暫時停下腳步。這種做法在西方的敘事理論中很難找到對應的概念。
為什麼要七八定律?
深入思考後,我發現七八定律可能有幾個重要的敘事功能:
1. 作為過渡橋樑
當一部動漫的前半段已經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線(如《科學超電磁砲》前12集的幻想御手事件),而後半段將開始新的故事線時,直接銜接可能會顯得突兀。福利回扮演緩衝的角色,讓觀眾在緊張的劇情後得到喘息,同時為新篇章做心理準備。
2. 粉絲服務與觀眾獎勵
追番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製作方需要維持觀眾的熱情。福利回滿足粉絲想看到角色「特殊的一面」,但又沒辦法融入主線劇情的內容。它像是對忠實觀眾的回饋,強化他們與角色的「情(ㄩˋ)感(ㄨㄤˋ)」連結。
一定要用七八定律嗎?
一旦了解七八定律的功能,就知道並非所有作品都需要遵循七八定律。《魔法少女小圓》就是一個反例。
原本沙耶香和鹿目圓都不是魔法少女,但沙耶香選擇「許下願望,成為魔法少女」這樣看似美好的虛假勝利之後,緊接而來虛淵玄便揭露「魔法少女就是尚未成熟的魔女」這個殘酷真相。虛淵玄持續推進黑暗而緊湊的劇情,沒有給觀眾喘息的機會。
不同的定位和目標受眾,就會使用不一樣的技巧。《科學超電磁砲》第一季作為一部「相對」輕鬆的能力戰鬥番,其核心主題「能力可以守護也可以摧毀」允許在嚴肅討論之間穿插輕鬆時刻。而《魔法少女小圓》則致力於在一季的篇幅之內,顛覆魔法少女類型的既定印象,需要保持敘事的緊張感和衝擊力。
除了自然科學之外,沒有鐵則需要遵守
編劇理論或敘事學不是嚴謹的自然科學,沒有必須遵循的鐵則,而是一個可以根據作品需求靈活運用作者們熟知的技巧。
如果想要展示人物不同的輕鬆面貌,可以選擇在兩篇完整的故事中間,安插一段簡短的特別篇。只要寫得有趣,或是能夠滿足讀者的「情感」,這樣不僅不會干擾前後的劇情,也因為它已經成了「定律」,讀者很自然地就能接受。不過要寫得高明,又是另一回事了。
理解七八定律的功能之後,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欣賞動漫,也提醒創作者在東西方敘事傳統之間找到適合自己作品的平衡點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