養成語感的2個邏輯:遠離背單字跟學文法,才能講出一口流利外語。

我自己想要到日本工作,所以需要學習日文。

雖然有韓文學習的經歷,也有自學韓檢5級,差3分6級的成績。

不過,考試成績靠平常看韓國綜藝節目,聽力拉很多分之外,閱讀跟作文卻差強人意。

因此,我的語言學習目標就是如同母語一樣「能用潛意識說日文。」

最一開始,腦袋浮現的畫面不外乎是教科書、Anki或影集。

幾乎每個傳統語言學校、外語學習頻道或是自媒體呈現的內容,也是都是怎麼記住文法、如何記住10000個單字或看影集。

我超級喜歡買單字量很大的書,或是講解複雜文法的影片。幻想自己只要全部背起來,就可以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。

但是,只要回想我們小時候如何學習母語,就會知道根本不是這麼回事。

剛好我延畢期間在補習班打工,有機會觀察小一、小二生的語言程度,還有補習班教導英文的方法。

我發現小學一年級的學童,除了他們不會碰到的法律、政治或性暗示等等成人內容之外,口語溝通根本就沒有問題。

他們學習的內容都是怎麼寫複雜的中文,還有怎麼說更複雜的中文。

至於美語班,老師的教學方法千年如一日。

有一次我在旁邊打掃,竟然聽到老師跟小學生說一堆我都聽過,但至今仍然聽不懂的中文來教英文。

像是:名詞、可數名詞、不可數名詞、專有名詞、普通名詞、物質名詞、代名詞、動詞、助動詞、情態動詞、及物動詞、不及物動詞、連綴動詞、片語動詞、不定詞、動名詞、分詞、現在分詞、過去分詞、限定動詞、非限定動詞、形容詞、比較級、最高級、副詞、比較級、最高級、介系詞、連接詞、限定詞、冠詞、定冠詞、不定冠詞、數量詞、對等連接詞、從屬連接詞、相關連接詞、感嘆詞名詞片語、動詞片語、形容詞片語、副詞片語、介系詞片語、子句、獨立子句、主要子句、附屬子句、從屬子句、名詞子句、形容詞子句、關係子句、副詞子句……

以前考試把這些奉為聖旨,學習韓文的時候,也立志要成為熟悉所有詞類和句型的語言學大師。

直到親眼看見美語補習班的教學場面之後,才意識到想要靠語言學專有名詞講出一口流利外文,到底有多麼荒謬。

就像是學了一堆把妹密技,幻想能夠讓女生開心。實際上一碰到女生,立刻就把那些教戰守則忘光光一樣。

真正能讓對方喜悅的人,往往是沒有刻意想要獲得芳心,反而是什麼都沒做,如實輕鬆做自己的人──也就是道家的「大道無為」──想要說出一口流利的外語,什麼也不用做,也只要說話就行。

我相信一定也有人會發現,沒有壓力,不需要監控自己是否「正確無誤」的自言自語,講出來的感覺就很順暢。

因為台灣人從國小三年級學習英文,直到大學畢業,如果還有接觸英語媒體的話,耳濡目染英文的時間,少說也有10年。

10年的經驗足以讓「潛意識」記住英文的「感覺」。只不過,往往接觸的內容跟難度參差不齊,說出來的英文即使不完美,也不會像是竭盡全力用「顯意識」搬弄「知識」的時候一樣難產。

語言習得的第1項重點

潛意識是感覺,顯意識是知識。想要說得流利,只能靠感覺。

母語習得還有另一個特點。

小學生還在成長,所以他們不只是在學習語言,同時也是用語言理解世界。

成人的情況就不一樣了。

我們已經有一套奠基於母語的世界認知,理解很多複雜概念,母語也說得很流利。

從小學習外語的時候,也是跟隨老師的教導,用母語學習外語概念,記憶外語文法,背誦外語單字……

如果整理語言與世界的關係,會像下面這樣:

  • 世界(各式各樣的情境)⮕ 母語
  • 母語 ⮕ 外語

看到弔詭之處了嗎?

我們的外語是建立在母語之上,可是母語卻是建立在世界之上。也就是說,後天學習到的外語之所以不流利,問題的根本是出在學習方法。

沒有學習過各類情境下的外語,只學習過分開的單字或文法,就會有教科書英文或中式英文的問題。

如同愛因斯坦說過:

一遍又一遍重複同一件事,還在期待有不同結果,叫做精神錯亂。

如果牽涉一堆語言學專有名詞的教學方法,沒辦法讓任何台灣人,獲得一口流利的外語。

要講的時候想不起來,講出來的句子也不自然。

那麼,又為什麼要期待背單字,學文法或看影集,可以說出一口流利的日文呢?

語言習得的第2項重點

建立在母語上的語言,只能是記住才能說出口「顯意識知識」
建立在世界上的語言,才能成為只要有感受,就能說出口的「潛意識感覺」

因此,2025年9月,我準備為了到日本工作而學習日文時,決心實踐之前學習韓文接觸過,卻沒有落實的「可理解輸入(Comprehensible input)」。

現在是11月1日,我已經連續學習了30天。因為完全不需要背誦單字、記憶文法或是查閱字典,所以只有空出時間,我就會主動想學習日文。比起之前學英文跟韓文三天捕魚,兩天曬網的情形完全不一樣。

如果想要知道什麼是可理解輸入,或是想要知道具體的可理解輸入日文學習資源,請訂閱我的部落格,獲得我自己推薦的語言習得規則、方法以及資源喔~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表迴響